央视网消息:藏中电力联网工程途经高山峡谷、高寒荒漠、高原草甸等地形地貌复杂区域,建造每一基电塔都需要因地制宜。建设者们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地形地貌,设计出了13个系列形态各异的电塔。其中最多的就是被称作“高低腿”的电塔。
这里是波密县,藏中联网线路在波密段基本与318国道并行。现在,很多电塔已经显现了雏形。波密段所有塔位都在陡峭的山坡上,而且全部都采用了高低腿设计,那么究竟什么是高低腿呢?我们跟随电力工人攀爬到了其中的一个塔位一探究竟。
记者实地体验“高低腿”电塔
记者:“我现在是来到了距离地面垂直距离300米的电塔组装施工的现场,在地面上我们都讲求四平八稳,说的是这四条腿要站在一个平面上。但是在这里根本做不到,我现在站的位置是这个电塔最长的一条腿了,那它最短的那条腿在哪儿呢?其实就在距离垂直距离14米的斜坡上,如果把整座电塔比作一个巨人的话,假设它最长的这条腿踩的是地面,那么它最短的那条腿已经是踩到了五层楼的楼顶上。”
一般的电塔搭建平台(示意图)
“高低腿”电塔搭建平台(示意图)
一般来说,在山上施工,也可以利用开山炸石的方式,炸出一个平坦的空地作为施工平台。但是藏中联网工程穿越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为了把生态影响降到最低,全线3410基电塔,有3350基采用了高低腿设计,使用率达到98%。其中落差最大的超过了30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
电塔高低腿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生态破坏,但却给工程建设增加了难度。
国家电网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总经理胡志华说,因为没有平地可以堆放塔材,铁塔组装只能逐根吊装,需要哪一根就通过索道从山下运哪一根,平原地区一般来说需要五到七天就可以组装完成。在这儿一般的山地基本上需要二十天左右,比较陡峭的地方甚至需要两个多月。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雪山
波密县县城自然保护区
为了把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要求环保优先,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在藏中联网工程波密县城附近,有20多基塔都建在了陡峭的半山腰上,工人们每上去一趟,都要爬几个小时山。
记者陪同工作人员爬行海拔3400米陡峭山体
记者:“我们跟随电力师傅,已经爬到了海拔3400米的地方,越往上走,坡度越来越陡,直上直下,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师傅告诉我,千万不要踩石头,你看,稍微一踩,石头就会,特别容易松动,特别危险。”
记者跟随施工人员一起,利用攀岩软梯和绳索,攀爬了五个多小时才到达组塔的位置,这个标段的总工程师告诉记者,最初的设计,这些塔并不在这么陡峭的山上。
藏中电力联网工程15标段项目总工程师冯涛说,线路的路径原来批复的,是在波密县县城的北边,县城北边它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同时这边又有雪山,当地县政府就提出来,能不能把线路改到县城的南边。
藏中联网工程沿线,像这样为了减少环境影响的改线不止波密县城一处,业拉山72道拐、然乌湖、米堆冰川、达古风景区等地段,在线路设计上都进行了避让。
此外,为了避免开挖施工道路造成生态破坏,工程沿线架设了近千条索道,总长超过了1200多公里。在海拔4300多米的芒康变电站,因为开挖变电站外的排水沟不可避免地要破坏一部分草场,技术人员花了不少心思。
芒康变电站总工程师尚伟说,施工前,我们安排专人把这个草皮都是一块一块剥下来的,剥到一个指定的区域每天指派人进行浇水养护,施工结束后,咱们把这个草皮又恢复到原有的位置上,现在还是在每天持续地浇水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