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需求响应通过运用价格或激励措施诱导用户改变其自身用电以优化电能供需平衡,对于支撑智能配电网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对需求响应的预期效益进行有效评判,成为智能配电网规划决策中必须面临的一项课题。
解决的问题
首先,通过深入分析市场环境下需求响应参与主体及其利益关注的差异性,构建了面向智能配电网下需求响应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通过引入区间型数据指标,能够有效计及各类不确定因素对需求响应效益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为满足含不确定性信息条件下综合评价的要求,通过引入混合赋权及分辨系数动态调整策略,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理想点的区间组合评价方法,并将其用于需求响应效益评估。
重点内容及创新点
构建的需求响应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区间型数据指标,有效计及各类不确定因素对需求响应效益的影响作用。提出的区间灰色关联理想点分析方法采用专家打分和区间中心点距离法相结合的混合赋权策略,以实现对决策者主观意愿及评价指标自身信息价值的合理兼顾;此外,为避免分析过程中分辨系数选择不当对评价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还提出了一种针对分辨系数的动态调整策略,以提高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鲁棒性及判别能力。
结论
1、本文设计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电力市场环境下需求响应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及利益需求的差异性,相关结果能有效反映实施需求响应对于推动智能配电网核心价值和不同主体需求实现的贡献作用,继而为智能配电网科学投资决策提供有效指导。
2、通过采用基于专家打分—区间中心点距离的组合赋权法和分辨系数动态调整策略,所提出的基于区间灰色关联理想点法的组合评价方法可在合理兼顾决策者主观经验及指标自身信息价值的前提下,实现对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需求响应综合效益的科学评判。相关方法具有计算简便、辨别能力强等优点,且能有效地反映出相关需求响应策略的薄弱环节及其与理想方案之间的差距。
3、仿真结果表明,智能配电网下需求响应产生的效益受负荷响应特性、用户参与度以及系统电源构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在相同条件下,多样化的需求响应资源、更高的负荷响应容量以及较低的源-荷相关性将能够实现更大的需求响应效益。相关评价结果有助于智能配电网规划者深入理解电力市场环境下需求响应的最优发展模式,从而为我国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智能电网的高效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后续研究
当考虑负荷集成商作为智能配电网效益主体之一时,其对需求响应效益评价的影响。
|